“自在飞
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当我还沉浸在暮春杨
花飘雪、细雨如愁的意境中时,季节的脚步悄然向前,恍惚中,白杨树的叶子已由小变大,由浅绿变成了深碧色。人间四月,那漫天飞扬的杨花转眼藏影匿迹,一个晴朗的早晨,杜鹃鸟清脆婉转的啼叫声如珠溅玉盘,开始洒遍了山山野野。杨
花落尽子规啼,此时,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夏天来了。在我心中,夏天是一个诗的季节,因为有了子规的啼鸣,它是夏天哀婉的序曲。子规,又名杜鹃、杜宇、布谷。它的叫声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只能主观臆测,做出想象的理解,来自圆其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它被文人墨客解读为“不如归去”,这就赋予了它羁旅愁思、乡关之念的内涵。也许是读了一点古典诗词,受乡愁文化的熏染吧,也许是杜鹃鸟的鸣啼本身就渲染着太多伤感的情愫吧,总之,初夏时节每当听到杜鹃昼夜鸣叫时,心中不免会惹起家园之思的万千愁绪。阳光明媚的上午,杜鹃鸟从校园的上空飞过,它在蓝天下写下哀婉忧伤的诗行,当它一掠而去,我总能从围墙外高耸的白杨那茂密的枝叶间找到它袅袅荡漾的余音——不如归去,如钟声悠悠,空灵清澈。像饮下一杯思乡的浊酒,它的叫声迅即唤醒我沉睡的儿时的记忆:初夏故乡的原野上,我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一个野小孩沐浴在清新如洗的杜鹃声中,嗅闻着绿叶青草的芳香,充耳不闻母亲的呼喊,任是踏遍了山野的每一条小径,每一个山坳,每一片草地,每一块麦田;赏够了每一棵大树,每一方巨石,每一处花虫,每一角天空……寻觅着童真世界里质朴诗意的野趣。这是童年的故事了,是我记忆里珍藏版的风景。而此时,故乡的山山岭岭,密林幽谷,亦应是鸟声如歌吧,我在甜蜜的回忆和缱绻的乡愁中怅惘。夕阳西下,天边彩霞如锦,落日的余晖渐渐暗淡,杜鹃声声,驻足校园的小径,在“不如归去”的鸟语中,我朝家的方向久久眺望:远处群山叠翠,林涛如海,绿意阴阴。此刻,我的心早已飞向了大山深处的故乡,静默中我在品咂一份“杜鹃声里斜阳暮”的悲苦意味。沐浴在杜鹃的吟唱中,此时我总能想到故乡高远的蓝天,蓝天下起伏绵延的群山,依山而卧的瓦舍,山脚下青青绿绿的麦田。还有父亲穿梭于田间地头那忙碌的身影,驻足田间凝视麦苗时那期待的眼神,内心深处憧憬丰收景象时那溢满双颊的喜悦。我陶醉在这山水田园的诗情画意之中,我不禁对故乡心驰神往了。有时,最好还是下点小雨吧。盼望着,盼望着,夏雨终于姗姗而来。它并不猛烈,脚步轻盈,滋润万物,自晨至昏,潇潇洒洒。它仿佛知晓初夏的草木、庄稼还显稚嫩,仍需用爱心呵护,用柔情慰藉,它是通人性的。傍晚时分,暮雨中杜鹃声音又起,反反复复,绵延不绝,自不远的田野传来。伫立校园,我听得出它的叫声——不如归去,带着湿意,低回沉郁,撩拨着一个多愁善感者思乡的心。触景生情,一个情景交融的词句——“潇潇暮雨子规啼”,刹那从脑海中闪跳而出。春逝夏至,时序更迭,杨
花落尽
子规啼。鸟声很奇妙,它总能触及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触动我似水的柔情,牵惹我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乡愁,带给心灵无上的艺术美的享受。人生奔波的旅程中,我与故乡总保持着一段距离,不远也不近,但心灵始终与故乡贴的很近很近。其实,每年我都特别喜欢在杜鹃的啼鸣中走进一个明媚的季节,搅起心湖思乡的波澜。真的,这种感觉很好,如诗,如歌,凄婉而温馨,忧伤而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