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
清明时。”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就像春天里拔节生长的麦苗,萌发葳蕤起来。
在我的家乡素有“早
清明”之说,意为清
明节可以提前开始。先是出嫁的姑娘们,无论长幼,前几天都会回娘家祭祖、省亲。她们带着供品和礼品,分别给逝去的先人和健在的老人们献上一份浓浓的孝意。
清
明节当天,子孙们则早早地赶到祖茔,挂纸焚香,摆设供品,燃放鞭,顶礼祭拜。当虔诚地祈祷已故亲人的时候,便油然想起他们的恩德,想起自己的责任。
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节父亲总是要带上孩童的我一块上坟。路上,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讲爷爷如何善良、如何勤劳、如何省吃俭用供自己读书……讲着讲着,父亲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祭奠时,父亲的虔诚和恭敬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因为无法生时奉养了,死后才追终慎远,寄托哀思。祭奠完毕,父亲会把供品分给家人一起享用,寓意年年有余,富裕吉祥。
如今,父亲也已经永远的离我而去。每逢清明节,我也会带上儿子和妻子一起去给父亲上坟,会给儿子讲父亲的善良、勤劳、坚强和孝敬长辈的美德……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代子孙上坟来。”我想清明节绝非仅仅是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也绝非单单是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耕耘劳作,更多的是凝聚先人遗传的世世薪火相承、代代供辉祖光的传统美德,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诗句,是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感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