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故事大全:牡丹的儿童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个关于牡丹的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牡丹的睡前小故事:(1):
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名叫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在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
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来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牡丹的睡前小故事:(2):
现代洛阳附近有座北邙山,亦称牡丹山,满山都长着牡丹花。当地农民年年秋冬滥伐牡丹,砍去作柴。有一青年,却特爱牡丹。每逢花开时节,即选最佳品种,挪到自己家里精心培植,并在山上牡丹多的地方筑篱保护。在他的精心保护下,那里的牡丹越长越好,名声也大了。某年中秋之夜,有一位鲜艳的姑娘来到青年家送给他一床绣有牡丹花的被单和一方手帕,说特来表示一点谢意。青年问她从何而来,姑娘却不见了。手帕上有一首诗:
芳名就叫洛阳花,邙山岭上是我家。
感君惜花情意厚,来年春天见奇葩。
果然第二春天,漫山遍野开出许多不同颜色不同花型雍容华丽的牡丹花。从此再都没有人到邙山打柴了。这个故事直到现在仍在洛阳民间流传着,各地也流传着,前辈回答为什么牡丹出洛阳,便说起这个故事。
牡丹的睡前小故事:(3):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将军率部途经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百草枯黄,千树凋零的凄凉景象。将军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
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来到江苏省盐城的便仓镇,己是人困马乏,亟待休整。将军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以令所部在此安营扎寨…… 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叶,随着谷雨过后,又神奇地开出了鲜艳美丽的花朵。当地百姓闻得此事,从方圆百里纷纷赶来观花烧香。经药农辨认,方知是一株牡丹。人们奔走相告:“大宋有望,大宋有望。”并将此牡丹称为“枯枝牡丹”。后来,当地人捐款筑台,兴建了“枯枝牡丹园”,将此牡丹供奉其中。?xml:namespace prefix = o />牡丹的睡前小故事:(4):
明代,安徽亳州有书生,名叫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在宦官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
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动天地之神。
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为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
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来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
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主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
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牡丹的睡前小故事:(5):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将军率部途经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百草枯黄,千树凋零的凄凉景象
将军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
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来到江苏省盐城的便仓镇,己是人困马乏,亟待休整将军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以令所部在此安营扎寨
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叶,随着谷雨过后,又神奇地开出了鲜艳美丽的花朵当地百姓闻得此事,从方圆百里纷纷赶来观花烧香经药农辨认,方知是一株牡丹人们奔走相告:大宋有望,大宋有望并将此牡丹称为枯枝牡丹后来,当地人捐款筑台,兴建了枯枝牡丹园,将此牡丹供奉其中
牡丹的睡前小故事:(6):
汤显祖写《牡丹亭》入了迷,饭不吃,觉不睡。有一次,汤夫人问他饿不饿?他说:我整天都同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打交道,哪里还觉得饿!
一天中午给他送饭,书房里竞空无一人,急忙派人四处寻找,也毫无影踪,后来忽然发现柴房里隐隐传来痛哭声,夫人进去一看,正是他掩面悲恸。
原来(《牡丹亭》写到(《忆女》一场,春香陪老夫人到后花园祭奠死去三年的杜丽娘,悲从中来,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的罗裙,恰是丽娘生前穿过的,物在人亡,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他说:我正写到,赏春香还你旧尼裙一句,好像自己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发于中,忍不住就哭出声来了!
汤夫人把他从柴堆上拉起来,又是埋怨又是关切地说:快回去吃饭,你这个人呢,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
直到这时,他才发觉肚子咕咕作响了。
由于汤显祖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使《牡丹亭》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搬上舞台后更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牡丹的睡前小故事:(7):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家,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重瓣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
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省天彭,山东荷泽等,芳香远播。
牡丹的睡前小故事:(8):
明末,有位清贫之士,学识渊博,且擅长琴棋书画,只因看破“红尘”,拒官避世,削发为僧,隐居于太白山白云寺,法号“释易寿”。
山寺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院内广植牡丹花草。易寿在寺院中除日勤于佛事外,关暇之时,几乎都用来研墨作画。他尤善画牡丹,所作之画,细腻笔真,宛若天成。凡观者,无不拍手叫绝。
易寿作画的名声很快传遍方圆百里,求画者络绎不绝。
年春日,谷雨前后,牡丹争相竞开,引得八方善男信女前来朝山拜佛观花,以图富贵吉祥,安康。
这日午后,易寿正在院中对着牡丹作画,忽听院前人声嘈杂,抬头望去,远处有几个庄丁打扮的人,簇拥位宝贵之相的“胖子”,在大摇大摆向这边走来。走到近处,方看清胖子是当地有名恶霸“王大癞”,此人向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王大癞”走到易寿跟前,见其手好画,垂涎三尺,急待得到,便唆使庄丁上前索取。易寿何等人格,岂能与“王大癞”为伍,当下拒绝。“王大癞”恼羞成怒,硬逼其交画幅。易寿毫不示弱,将其撕烂,将毛笔投入砚台中,愤然而去。“王大癞”只见围观的人们群情激愤,无可奈何,只得悻悻而去。
谁知,从那砚台内溅出的笔墨,正好落在附近几棵牡丹的花瓣上,又顺着花瓣流到花瓣基部,凝结成块块紫斑。
以后,每年花开时节,人们到此,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花上的紫斑,由此称其为“紫斑牡丹”。
(引自刘翔、许晓帆《国花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