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取诗、词、曲、赋、骈文之精华,穷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国在世界琳琅满目的文化宝库中独具风韵的语言艺术形式之一。挽联,为逝者生平作结,旨关生死,境界在喜庆与功利之上,其中又有致送人与逝者独有的情感寄托,讲究情谊与文采并重,堪称中国文化最精深的一个细节。她自诞生以来,浩如烟海,灿若群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挽联更是如此。她是既体现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又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的某种共同情感的文学艺术形式。它通过对特定个人的感情倾诉,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的向往。李东海先生说的好:“人类的历史,既是一部社会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的历史。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构件,挽联,则更体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底蕴,它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民俗人情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对挽联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从中把握当时的社会情态、洞悉世事的风云变幻,了解每人的生命轨迹,获得某些方面的感悟和启迪,这对于振奋人们的民族精神、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倡导社会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我们整理、编撰了这本《中国近现代名人挽联
经典》。本书共选入清末以来近300位
名人、30多个著名历史事件的挽联约1500余幅。人伦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伦亲情是社会亘古不变、维系常新的感情关系的基础,本书将这类挽联列为一编。期望人伦之情,因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更加美好。自挽联是逝者的自我总结和展示,也列为一编。书中收人了一些写给国际友人如白求恩等人的挽联,列为一编。这些挽联是
中国人民美好感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书中人物、挽联,兼蓄各方,以资存照。一孔之见,一家之言,任请各位指点江山,陟罚臧否;粗疏之处,偏颇之论,还望诸君激扬文字,各由己见。功过是非,千秋难评,史在人为,有待公论。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平伟略,虽然现在人们耳熟能详,如数家珍。考虑到时光流转,还是较为详了一些。我国许多老一辈文学、国学大师,著作等身,
名闻中外,有些已经选入大、中学教材,为莘莘学子所了解,本书力图对他们的总体情况也略加介绍,以期裨益。对我国戏剧界的老一辈艺术家,本书也力图作一些较为系统的评介。其他门类,亦是如此。本书所选挽联中,包含了一部分后来的墓祠联、凭吊联。未予一一注明。本书期望人物、事件和胜地比翼同飞、交相辉映。非常感激李东海先生于百忙中寄来自己的研究文章,给阅读本书的人们提供了一把打开宝库之门的钥匙;非常感激王文光先生在本书编撰过程中所给予的鼓励和支持;非常感激有关各方的大力协同和无私帮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限于学识、才情、资料及其他方面的制约,其中不足、偏颇或谬误之处,由衷恳请各级各界能够不吝赐教;未及、未能或未注之由,热切期盼各方各位予以充分谅解。编者2010年11月于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