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期,我正在高中就读,凡是在同学中能见到的
三毛的作品,我都借过来,不管上课下课都沉浸其中。我深深喜爱
三毛的文字。她就是真,那么多真情在她的叙述背后暗潮汹涌;她就是梦,平凡的小女子无拘无碍走天下;她就是那绵绵不断的,打湿我心头的雨季;她就是奔走在万水千山之间的自由的精魂;她就是茫茫沙漠之中哭泣的骆驼;她就是夜深人静时随风飘逝的片片落花;她就是栉风沐雨辛苦替庄稼驱散鸟雀的稻草人;她就是那一眼望不到边际、会在天上“掉”下面包来的,神奇和美幻的撒哈拉……现在虽然不读她了,还是难忘当年对她的文章爱不释手的情景。作者的文字,我喜欢。作者的纯粹,我喜欢。那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着真情实感的人啊!她的真,她的善,本身就是一种恒久的美。至于其他,我不想多说.也不是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只不过觉得人与人之间,是永远无法相互理解。真正了解自己都是相当难的一件事,遑论他人?她不是神,她是一个真实的女性,足矣!她切切实实在这个世间爱过恨过歌哭过,足矣!人能活出真实的自我来,是大不易。无论男人女人,谁能是十全十美的呢?有人拿同是台湾著名作家的席慕容的际遇和她作比,认为她们各自小学老师的态度不同,是她们的境遇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原因我也不否认。但是不管怎么说,占分量大的似乎还是各自的性格与生存环境的不同。也许她只能是她,只能是那个烈烈的性子,只能是那个很平常又很特别的echo。要不是那个样子,要不是那个性格,不成其为三
毛,而是张三或者李四了。那么,这个世界,会因之黯然失色。我认为,自是她一种自由的个人选择。这绝不能视为脆弱。我始终敬重这位奇女子!用季羡林先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段感慨来说:“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倘有万分之一的生机,一个人是决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的。……一个人到了死都不怕的地步,还怕什么呢?”那是一种决绝。爱得深,故痛得切。她的生机早已随着荷西的逝去而逝去了。二十年前,初闻她的死讯时,难以置信。那么热爱生活的一个女子怎么会放弃生活?既无法相信,也不愿相信。她是我所喜爱的,她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她的一部部散文集,曾陪伴我多少年少时光?曾给我多少心灵慰藉?曾给我多少美好遐想?我还期盼着能看到她更多美妙的书籍呢!我不曾想到,有一天她会离去。她真如我的一位极要好的朋友。我不能不怀疑这消息的真实性。单纯如我,曾是多么希望,几天后,会传来否定这则消息的新闻。要是误传或谣言,该多好!对远方的这位女子,我有着深深的惋惜与不舍。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觉得,爱她,就要尊重她的选择,不管那份选择是多么沉重,不管那份沉重让爱她的人多么无法承受。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生,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也不能选择自己的死么?难道所有的人不是向死而生么?她不过是早了一步罢了.能走这一步,是需要非同一般的勇气的。所以,她自始至终堪称一位勇敢的、敢爱敢恨的、值得钦佩的奇女子。死者长已矣!任何说短道长,对死者来说,都是一种惊扰,一种不敬。我的文字对她来说也是如此。我实在不想惊扰这高贵的灵魂。还是借用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对于死者,我们应该深深地低下高高扬起的头颅……中学时代那么喜爱她的文章,蓦然惊闻她的死讯,有没有在日记中吐露心迹,我已经淡忘了。只是毕业后这么多年,我都是把三
毛的死深深珍藏在心底的
一个角落,不忍触及。前几天,在朋友的博客里看到
一篇关于三毛的性格与死因的文字,有所感触,发为文字。心灵深处那个隐秘之所被触动,还是剧烈地
痛。不得已而为之,愿她原宥!愿她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