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已经是六十耳顺的年纪了,黑发中藏着几簇白发,她那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脸上印着皱纹,那是岁月的痕迹。
外婆嫁给外公是60年代的事了。外公家是地主,在以前,那是一个大户人家,那不想把女儿嫁给外公,攀龙附凤,沾上点财气;可当红军来到松溪,宣布斗地主、分田地之后,谁还愿将女儿嫁给外公,因为谁都知道,地主是压迫人民的,是不好的(那时的相当于现在的劳改犯),女儿嫁过去肯定会吃苦,自己也要受牵连。后来,因为外公和外婆是亲戚,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腹为婚,两人匆匆地办理了婚事,那时的外公已是29岁了,而外婆只有20岁。
外婆为人勤劳、能干。分完田地后的外公家已经是村里倒数的贫苦人家了。外公是个大学生,只会一些简单的农务,家庭的重担就扛在了外婆的身上了。外婆是个好女子,她采茶、种田、割稻,样样精通。不仅如此,外婆还开过小吃店、副食品店,在水果等物品卖光之后,她就一大早起床,一个人坐公共汽车去杭州批发物品。
外婆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那是的农村,家长觉得学习没用,将来考上大学的几率也很少,于是让子女们读到初中便回家务农。但外婆却与其他家长不一样,她体会得到希望读书的心态,和不读书的的吃亏。于是外婆东凑凑,西凑凑,借了许多钱给舅舅、妈妈和阿姨读书。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外婆,认为读书有什么用。还有的人重男轻女,对外婆说:“儿子给他读书好了,女儿反正要嫁人的,不用读书了。”但是外婆却回答他们:“不管父母给儿女们多少财富,总会被挥霍掉的、抢走的,只有知识是他们永远的财富。”就这样,舅舅是高中毕业,在松溪当医生;妈妈是大学本科毕业,在外经贸局当公务员;阿姨是大学硕士毕业,在国税局当公务员。现在村里的人都羡慕外婆,都后悔那时为什么不让孩子多上点学。
外婆还很节约。今年暑假里,她去五台山求佛。由于外婆想节约钱,她自己带食物前去五台山,不买火车上的食物;外婆不乘坐汽车上山,她靠着自己的双腿一步一步地走上山去;外婆嫌住在酒店里太花钱了,她索性住在寺院里,省下那一点点钱给我们这些孙子、外孙女用。
也许我的外婆不是伟大的,但她在我的心中是独一无二的,她那因经历过风风雨雨而变得粗糙的脸和手,将永远得牢记在我的脑海中,当然,还有她那不管面临怎样困难都不变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