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老师,您好!《老槐树》是一篇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小说。它真实地再现了豫西山区的风俗人情及庄稼人的艰苦、屈辱而充实、忙碌的岁月,尤其是小说中大量运用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更显出了它独一无二的价值。这对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会有极大的贡献。因为,词汇也是有生命的。随着一些新的词汇的诞生,一些极具地方色彩的词汇将不可避免地消失于时光的流逝中。所以,读《老槐树》时,我油然想到了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老舍的小说是对北京的口语、方言进行了精心的提炼,冯骥才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天津方言。我曾读过不少河南籍作家的小说,但大量运用豫西方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还没多深的印象,而《老槐树》是第一部。有句话大意是这么说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是我偏爱这篇小说的第一点原因。在内容方面,我觉得《老槐树》和路遥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等有相似之处。路遥的小说始终洋溢着浓烈的平民意识与平民情怀,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理想主义**,文笔抒情,思想干净。《老槐树》也具有这方面的特质。二者所不同的是,《老槐树》的文笔理性味更浓一点。由于我读的不够细致,所以对小说时间的交代还不甚明了。开篇是从“二零零七年农历六月初一,上院那棵生长了不知多少年的老槐树,轰然倒下”开始写起,但正文中哪些是解放前发生的、哪些是解放后发生的、哪些是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人和事我还不太清楚。其次,为使读者阅读方便,也是为小说的脉络显得更加清晰,建议您把小说划分成若干章节。第三,等小说修改好后,应尽力通过策划和运作把它推向社会,一方面可以通过传媒;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自己运作。在写作上,“写文章就是为了发表”多年来一直是我的一己之见。如果写文章不是为了发表,我则会选择去散步或与朋友和同事闲聊。黄
老师您写作也不能只为了“自娱”,也应“娱”人、“娱”社会。扯远了。以上所提,不知当否,仅供黄老
师参考。期待您的书稿早日问世!祝: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春节快乐,阖家幸福!高顺喜二○一○年二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