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同学给的
荔枝,我不由想起爸爸讲述的关于
荔枝的往事……
上世纪80年代,爸爸由于对教学工作的无比热爱,他刻苦钻研、认真备课,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讲得生动活泼、形象诱人。使从未见过荔枝的北方
学生,个个口生津液、心驰神往。
说来也巧,一周后爸爸家访时,居然看到、尝到了荔枝。原来,
学生冯艳萍的爸爸是客运站站长,他听女儿说学了“荔枝”
一课,老师讲荔枝如何如何好吃,就托人空运捎回了两斤荔枝;知道期中考试后老师要家访,就特意留了几颗让老师也尝尝。
可能是“挡不住的诱惑”吧,爸爸居然
一改矜持、自重。不仅吃了一颗,还厚着脸向人家要了两颗。爸爸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其实,他并没有品味到苏轼那种“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滋味,真正的目的是能让自己那年逾古稀的父母在有生之年知道荔枝啥样、啥味。
说到这,爸爸长叹了两声说,自己因为几颗荔枝就违背了当时“当教师就要两袖清风,决不拿学生一针半线”的从教誓言。竟然向人家讨要了东西……然后是一脸的无奈和凝重,眼睛直直地看着爷爷和奶奶的遗像,什么话也不说了。
听完爸爸的讲述,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他那复杂的心情,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爸爸讨要荔枝完全是为了爷爷奶奶,我不觉得爸爸是违背誓言、做错了什么,只是暗暗下定决心:为了这样的爸爸妈妈。我也会选择如此!
今天,吃着荔枝,回忆往事,鼻子不禁酸酸的——我,又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