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中的小英子,因家境贫寒,而去书店“窃读”,最终写出了深受读者喜爱的《城南旧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季老先生,在少年时不懈努力地读书,成了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宗教学家。他们都是因为读书而走上成功之路的,所以开卷是
有益的。古今中外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下:
宋朝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他小时候聪明过人,人称“神童”,他不仅没有骄傲,反而更加努力地读书。他让人做了一个圆木枕头,只要在睡觉时把头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动,把他惊醒。这样,司马光就只能起来读书。司马光长大后,花了54年时间写成了《资治通鉴》。因死后被封为“温国公”,所以这段故事就叫“温公警枕”。
在司马光之前,有两位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便是孔子和孟子。孔子很小就成了孤儿,而且家里很穷。但他很有上进心,十五岁时便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开始努力读书,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小时候,他妈妈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史称“孟母三迁”。后来,孟子有一天突然不想学习了,便说出:“学习真没意思。”他妈妈听见了,便剪断了没织完的布,然后对儿子说:“儿啊,你这样不专心读书,就像这没织完的布被剪断,终成废物。”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晋代名臣车胤和孙康,小时候家里买不起油灯,晚上不能读书。车胤捉了很多萤火虫,放入一个网袋里,吊在书桌上方,他便借荧光读书;孙康则在雪夜借雪光读书。后来,他们都成了很有学问的人,人们用“囊萤映雪”来比喻家境贫寒,而努力读书的人。
法国国王拿破仑不仅是个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一个“蛀书虫”。拿破仑生在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里,所以学校里的同学都瞧不起他,于是,他开始努力地读书,使学习突飞猛进,同学再也不轻易嘲笑他了。这个读书的习惯一直到他当上了皇帝。滑铁卢之战失败后,他被流放到了圣赫勒拿岛,陪伴他走过余生的,不是**,而是维吉尔的史诗、伏尔泰的悲剧。
爱迪生小时候曾在去底特律的火车上卖过报,火车在底特律停几个小时,他便在全城最大的图书馆读书。一天,一位先生问他:“你不是昨天那个孩子吗,你读了多少书了?”“17英尺。”“你读的书和昨天的种类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我想读完图书馆全部的书。”“你可真有志气啊!”
从上面的故事中,这些名人都是因为读书走上了成功之路,所以开卷是
有益的。既然开卷是有益的,那么我们每天就应该读知识性强、有意义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