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一晃过了。初一时代的懵懂,尾随而至的初二,教会了我们懂事。
一次,晚自修下课。同桌小悦正躲躲藏藏地看一本书,恰巧被我看见,好奇心驱使我凑上前去一探究竟。可她立即发现并且合上了。还挺有神秘感的嘛。哈哈,这本书我看定了!于是我软硬并施喊着:“好悦悦,给我我看嘛!”一边抢她的书。但这并未见效,我只得搬出我的前后桌死党来帮忙,只见我们一个去抢,两个按着她,她还是死活不给。我们使得更大力了,搂她的腰的手都红了。此景可谓“壮观”!可不一会儿,她便皱起眉,哇哇大哭起来。哭得可伤心了。
我们可急了。赶紧住手。见她哭得如此伤心,我们着急着一边找纸巾一边安慰她。她也不理我们,我们又彼此自责起来。不一会儿,便上课了。我们只得只回自桌了。
奇怪,比我小一岁的前后桌换作是以前看见好友伤心,不管上下课都会不停叫好友,并写信询问关心好友的。现在倒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对啊,今时不同往日了,繁重的学业与父母的期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不得不先顾学业,再顾友谊。我似乎看到她们的背影一边忧愁着,一边做作业。就这样坚持到晚自修下课。我们上台演讲小品,时教室充满欢声笑语,小悦更是忍俊不禁。
不必用轰轰烈烈的事实见证,
成长体现于一件小事、或是一句劝诫中。
某堂语文课上,老师一如既往如慈母唠叨将出门的游子一般教导我们这题怎么这么做。对此,大多数同学(包括我)早已习以为常,但总有一些不识好歹、不耐烦的“儿子”对此小语抱怨。这次,坐我后面的小文终于大声抱怨:“老师“不要唠叨了!”此语一出,全场静默。只见班长打破沉寂,回了一句小文:“唉!你不要不识好歹,老师这是关心我们,请你不要顶撞她”我回过头去,见得小文的脸如西红柿一般……呀!上学期,班长可是带头抱怨的啊!今日可转了180度啊!看来,班长也
成长不少哦。
在家时,会留意父母的一声咳嗽或是一个喷嚏,然后对他们嘘寒问暖。在校,偶有注意到老师头上略带银发,心受感动,倍加珍惜学习的,奋发向上。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略带成熟的初二今已成回忆。更多的成长在
初三等着我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