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心灵的富有和幸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追求的。
最近,我乘公交车途经大西路时,上来了一个擦鞋匠。他系着条蓝围裙,右肩背着工具箱,左手提着一只塑料凳。他抿着唇,提着劲儿,爬上车来。他坐定后,松了口气,像一只海绵一样,整个人松垮下来,陷在座位里。我细细打量起他来,有些浮肿的眼睛,脸被暑气蒸腾起酡红的云彩。他身上仆仆的风尘,让我不禁开始想象:我仿佛看到他满头大汗,卑躬屈膝地为人擦鞋的样子。我又猜测,他肯定是在这儿找不到客源,想去找一个人多的地方,多赚一点钱。像他这样为生活奔波的人又有多少呢?生活的压力压的他们透不过气来,岁月就在这拖累中快速流逝,在他们脸上留下道道沟渠……车窗外,蝉正喋喋不休的聒噪着,我的心也不能平静,我感到的是一阵悲悯。
我想起了家附近的一家服装店。店里的喇叭每天都无力地嚷着“亏本大甩卖”,打着极低的价格,可仍门可罗雀。大多数时间都是店里的女店主,坐在店门口,托着腮帮,看着前面的路上人来人往,无奈地等着时间流走。她的眼睛里有一层灰沉的雾,是几乎绝望的神色。每当我经过这家店,看到林立的衣服,都在心里长长地叹息。可一天又一天,女店主仍在等。生活中的贫富差距确实存在,令我们无能为力。好几天,我都被一种伤感的情绪包围。
但在不久后,一件事悄悄改变了我的看法。那天,我打算还公共自行车。一群民工好奇地围在站点旁。看到我来还车,他们都围拢过来,看我怎么还。他们汗津津的样子,让人感觉一股热气就扑面而来。但我并未反感,我对这种质朴有种发自内心的友善。我还车是个生手,几次都没成功,他们就热心的帮我出点子。“喀嚓”,车终于卡上了。民工们都乐呵呵地笑了,脸上满带着成功感。这种真诚让我感动。可能他们在物质上是
贫穷的,但他们心灵上洋溢的热情、真诚,却让他们变得富有。
还有更多像这样富有的
贫穷人。扫大街的清洁工,哼着小曲,和着节拍,一下一下扫得不亦乐乎,干劲十足;收入微薄的修车师傅对待顾客态度热情,修得认真卖力;贫困山区的孩子,在艰苦的条件下仍渴望知识,发奋图强。富人的心可能是空虚浮华的,
穷人的心可能是充实幸福的。所以我们要透过骄奢**逸的表面,去发现真正的精神富足。
《陋室铭》中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能够不被物质生活蛊惑,在贫贱中仍保持内心富足的人才是真正可敬。现在的我们要多久才能达到这种“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的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