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
春。
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在多情的阳光下开始复苏,渐渐升高的气温温暖了僵硬的土地,干涸枯萎的小草都欣欣然、奋奋然地探出身子迎接春天的雨露阳光,迎春花开早,柳枝吐绿芽……被厚厚的冬衣棉袄包裹了整个冬天的人们,约上亲朋好友,三三两两趁着春天气温回暖出去踏青是最好不过的事了。迎春踏青既能释放我们沉闷了一个冬季的心灵,还能舒筋活络,锻炼身体,让人神清气爽地面对新的一年。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
月。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
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
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记得小时候,我们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春天的田野都有着一种特别的喜欢与情感。春光明媚日,草木返青时,田野里到处是一片清新芳香。大人们或三五结伴或十个八个成群,走进河滩,走进麦田,耕作、拔草、挖野菜;孩子们则一个个象飞出笼子的小鸟,尽情嬉戏玩耍……饿了,啃几口随身携带的干粮(凉馍馍);渴了,就用自备的玻璃瓶子,系上长长的线绳,从田地里用于灌溉的水井里提遛出满满一瓶子水喝个够;累了,就躺在河滩上、麦田里,打几个滚,懒洋洋地晒太阳。听鸟语啁啾,看蓝天白云,或尽情采撷着五彩缤纷的花卉,抑或采撷下绚丽烂漫的梦幻,这些,无疑都是春天季节大方的馈赠。走在春天里,与清风相伴,与春花相映,充耳而闻鸟儿在柳梢叽喳欢叫,深深嗅着沁人心脾的扑面春香,不觉人已醉心亦醉。我们会蓦然想起苏轼的“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还有,诗人陆游春的那首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
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四句,诗人
踏青时的所见所闻便跃然纸上。让我们
踏青去!于双休日,“偷得浮生半日闲”,大人们卸去一切俗务,孩子们放下学习负担,带上炊具和食物,携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去郊外寻觅春天的芳踪,尽情享受春天的美景美趣。让身体在春日暖阳里舒坦舒展,让心灵在阳光雨露里漂洗涤荡,让希望在如沐春风里发芽、拔节、开花、成长!让我们踏
青去!尽管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出游,但不是每一个季节都能踏青,踏青的意趣和况味只能在春天里才可享有。或许看到农家锄禾的情景,你会回忆起当年在家乡耕种时对土地的微笑与敬畏;或许你身披雨衣站在雨中,只为体会那“润物细无声”的意蕴与温润;或许此时镜头已留下你田野里、蓝天下、花影中美丽的身影……我想,你会把这一瞬间的美好定格、珍藏并延伸永远。“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踏青的路上,春意昂然,春风荡漾;踏青的路上,收藏美丽,收获希望。徜徉在春天的原野里,一种亢奋与希望的心情悠然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