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兴趣?兴趣是发自内心的好奇与热爱,是一切孜孜不倦的探索钻研的源头。是能引起湖中片片涟漪的一颗石头。我们当顺应兴趣,去闯荡未知而诱人的世界。
有兴趣,人就会竭尽全力,醉心其间,就会内心充盈,就将无限的潜能激发出来,就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若不是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法布尔如何很能将每种昆虫观察得细致入微,最终著成巨作呢?若不是因为好奇如何能让生命更好的存在,十几岁的少年也必定无法研制出能检测癌症的试纸。兴趣是让人能够不知疲倦,不畏失败的灵丹妙药。
人皆不同,兴趣爱好也必定不同。也许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于他而言能上演神奇的魔法,于你却只是枯燥的工具;也许诗词文章能让你心驰神往,于他却只是难懂的字符。既然所好不同,就应当由每个人选择自己所爱,去探索,去享受。去发现这一领域的美妙与神奇,去将生命不断充实。
然而如今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却极大的限制,甚至扼了五彩缤纷的兴趣。通往不同方向的门窗被禁闭,走向不同终点的道路被封锁,只剩下一个去处,要所有人怀着悲壮的心情前往。每个孩子从小便被告知:要努力读书,考好学校,找好工作,拿高工资。幼稚懵懂的孩子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半信半疑地踏上了这条所有人都认同,都期待的路。你不能浪费时间去画画,去玩音乐,因为那会耽误学习;你不能花大把的时间读小说,因为你还要做作业,上补习班。甚至,即使是学画画,学音乐的孩子,也非出于兴趣,而是被逼着拥有一技之长和加分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在通往那唯一的大门的独木桥上, 比别人走得更稳些,更快些。兴趣被扼,被利用。原本闪着光聊的头脑便黯淡,原本放着光芒的双眼便失去神彩,这叫人如何不悲哀。
谁都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是我们选择忽视它,甚至遗忘它。因为即便兴趣能带来愉悦能催人奋进,它始终无法确保
成功,甚至会带来风险。你看梵高追随
兴趣,却终其一生穷困潦倒,于是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的家长们便宁愿选择压制
兴趣而取得稳定的人生吧,想想不禁唏嘘。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追随兴趣,都应顺应内心,让兴趣指引前进的方向,激励我们前行。不妨抛开纷杂的事物,听从心灵的召唤。